拱宸:你好,邻居 |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晓东:携紫檀博物馆在拱宸“二次出道”

文/阮鑫怡

 

 

 

 

 

“手作红木家具,一榫一卯、精雕细琢间,不仅展现了中国古典审美韵味,更凝聚着前人的智慧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沉淀与传承。”

 

跟随着中国红木艺术大师、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、杭州工匠李晓东的步伐,我们沿着脚下“鲁班尺”的指引,缓缓走过登云桥下的匠心广场阅木连廊。

 

 

▲鲁班尺步道

 

 

这是前年入驻拱宸的“新”邻居李晓东,正在着力布建的辖区首个大型红木文化博物馆——大运河紫檀博物馆一隅。

 

运河潺潺,一件件精美的红木家具展品静列其间,李晓东热情细致地讲解着各种匠心巧思,双眸晶亮,满是身为一名木艺工匠的自豪与热爱。

 

 

▲李晓东

 

 

奋斗半生,他坚信,在拱宸交融的文化荟萃氛围中,红木文化定将沿运河千年绵延的水带,走向更广阔的未来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出生木雕之乡东阳,五代木艺世家,李晓东顺理成章地接力传承了这门让家族引以为荣的木匠技艺。“东阳自古以来地少人多,有一门技艺在手,是生活和家庭的保障。”

 

 

·
 
 

▲五代木艺世家

 

 

然学成木匠,需三年入门,十年方成才。1986年,不过16岁的李晓东刚刚学成,就随着父亲赴杭打拼。“那时候,杭州发展得比较好,老百姓对实木家具的需求也高,东阳的木雕工艺在杭州很吃香。”

 

第一次远离乡土,在陌生的城市要凭自己的手艺谋一份生计,李晓东虽年轻但也洋溢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血。“只要有活计,有钱赚,昼夜赶工也不觉得累。”

 

 

▲李晓东在工作

 

 

农忙时节来临,老家迎来秋收,李晓东自信可以照顾好自己,便安慰着父亲放心返乡,待秋收结束后再汇合。期间,没了父亲的庇护,尚是个“毛头小子”的李晓东要和诸多木匠老师傅一道讨生活,个中艰辛,可想而知。

 

为了证明自己,年轻气盛的李晓东选择用“活儿”说话,“那时候的老师傅经验多,但不怎么会用机器;相比之下我年轻,学习快,敢去倒腾那些新鲜的机器。学会后,我就用机器做粗活,再手工精雕,这么一来,速度快了出活也多,客户来的时候就能有更多话语权。”

 

 

▲李晓东与世界木雕之都考评组组员合影

 

 

功夫不负有心人,凭此,李晓东如愿为自己争得了一隅之地。但铁刃无情,一次意外,李晓东的右手拇指不慎“丢”在了杭州。

 

为了生计、为了求快,一次加工时,疲累的李晓东把木头推进机器,右手的拇指却未及时抽离。随着冰冷的铁器呼啸飞转,一个木匠敲凿握器的双手被啃噬了关键的一指。

 

此后半年多,每每看到木工的机器,李晓东就会心头一紧。惨痛的场景屡屡在梦境闪现,也成为困住他再操木艺的梦魇。

 

辗转几份行当之后,谋生的现实和家族的希冀,还是让李晓东再次鼓起勇气踏上了木匠之路。“从小就学习木作,这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家族传承,如果不能将技艺发扬光大,不去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和梦想,那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?”

 

 

▲李晓东与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主度嘎达合影

 

 

1987年,广东作为首批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,发展如日中天。李晓东和父亲在东阳同乡的介绍下,也鼓起勇气南下。

 

凭借出色纯熟的技忆和东阳木雕的特色,很快,他在那边赚到了第一桶金。1988年,逢迎民营经济发展热潮,刚刚成年的李晓东,当机立断决意回乡创业,并创办了东阳首家红木家具厂。

 

 

▲东阳首家红木家具厂

 

 

至此,木匠技艺于他,更多是一个工匠的家传荣誉与赖以谋生的技艺。然而,随着他在红木家具市场浮沉坎坷,身为木艺匠人的使命与担当,也逐渐浮现

 

 

 

 

 

2003年,李晓东受邀远赴俄罗斯,为“普京阁”的装修提供装潢制作和全套红木家具。彼时,俄罗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工匠的重视与尊重,让他第一次尤其强烈地感受到了那股澎湃在血脉深处的民族自豪。

 

初到场地勘察时,面对对方展示的一件木雕龙纹作品,李晓东自信专业地直指其问题所在,并连夜手绘设计了新版的盘龙纹样,以供参照。“龙是中国最具标志性的象征,要不不做,做就要做得有精神、有气韵、有灵魂。”

 

 

▲李晓东与俄罗斯负责人在普京阁合影

 

 

凭借出众过硬的实力,李晓东很快赢得对方信任,俄方对细节的尊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,也让李晓东颇受感动。

 

回国后,他多次问自己:“龙,是中国的象征,红木文化不也是吗?”

 

观望彼时的红木家具市场,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繁荣,人均生活水平提高,红木家具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期。但与此同时,各种以次充好、鱼目混珠的乱象也纷纷频现,盲目创新、舍本逐利的“新中式”层出不穷,红木家具变成了大家口中“水很深”的行业。

 

 

▲李晓东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

 

 

一边是海外的追捧与认可,一边是国内“身在其中不知庐山”的漠视,传承以扬艺的想法,在李晓东的脑海日渐强烈。

 

一件优秀的红木家具,融合了中国千年传承的榫卯智慧和精美的木雕技艺,海外都孜孜以求,我们身为木工匠人,有什么理由不做好传承与发扬呢?

 

2008年,深感匠人与企业人担当的李晓东,决意打造一所传播红木文化和雕刻制作技艺的公益平台。次年,东阳紫檀博物馆项目启动。

 

 

▲浙江紫檀博物馆外宾合影

 

 

面对资金、人力双缺,同仁乃至家人都不甚支持的境况,他仍义无反顾,且常常天不亮就背上工具到场馆忙活。

 

一次凌晨,摸黑爬梯登高检查梁架时,李晓东不慎失足从高处跌落,昏迷许久方才苏醒,“也不记得多高了,再醒来的时候,天还没亮,感觉人没事就收拾收拾继续干活。”

 

谈及此处,听者虽感伤,诉者却已淡然。当一切已成回忆,当结果不负初心,此般种种,都成为了李晓东口中“不值一提”的往事。

 

 

▲大运河紫檀匠心广场开馆仪式

 

 

 

乘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政策东风,2014年,总面积达5.5万平方米、内设156个藏馆的博物馆建成。开馆之日,67位国家工艺理事出席仪式,共同见证这座红木文化殿堂的落成,东阳紫檀博物馆也正式登记成为浙江艺术紫檀博物馆。

 

建馆期间,李晓东还携手数十位业界同仁,成功复刻了清代的小叶紫檀龙椅,并以此为主题,投拍了影视剧作《紫檀王》,进一步传扬红木文化。

 

 

▲紫檀王李晓东

▲成功复刻清代的小叶紫檀龙椅

 

 

然文脉接续,人为主体,亦是不竭的动力所在。

 

同年,李晓东积极投身倡建浙江省红木产业协会,广纳集培红木行业的专业人才与艺术工匠,并于2017年,投建环保透明工厂,为木匠工人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。

 

 

▲中国红木专业人才资质证书首发仪式

 

 

一整生产环境之余,李晓东还结合大数据改革风潮,致力清扫萦绕在红木家具市场之上的“水深”阴霾——通过开辟产品线上溯源和实时生产直播机制,喜欢红木家具文化的人终可一窥迷雾下的真相,而有序的行业市场、安全的生产环境,也成红木文化接续传承的基础与保障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当倾注了李晓东半生心血的红木文化和产业,在东阳有条不紊地进入良性运转轨道时,2019年,他再次作出一个令身边所有人都不解的决定——

 

“抛”下东阳的种种,只身再赴杭城,携红木文化“二次出道”。

 

东阳作为木雕之乡,几乎是红木文化传承发扬的天壤,如何带领红木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,始终萦绕在李晓东心间。

 

 

·
 
 
 

▲大运河紫檀匠心广场木作品

 

 

酝酿良久后,他决定,“首先,地理上要走出东阳。”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,又是现代化新都市,内有一脉运河,通贯南北、观照古今,成为了他的最优选——

 

古时,紫檀作为上佳红木原材料,从印度进口后便是沿着大运河通达我国各地;如今,红木文化要“二次出道”,再乘运河之便,亦属理之自然。

 

来杭后,他首先投建了沉浸式红木文化场馆紫檀宫,旨在为杭城市民创造近距离感受红木文化风韵的平台,亦同步“测试”群众对红木文化的认可度。

 

 

▲大运河紫檀匠心广场开馆仪式

 

 

“当时几乎一经推出就广获好评,红木文化自有其魅力,但杭州对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氛围也让我更有信心。”

 

2020年,李晓东如愿牵手拱宸桥街道,双方达成合作,共同投资建设大运河紫檀博物馆。以此为据点,李晓东相信,红木文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。

 

 

▲阅木连廊

 

 

去年7月,登云桥下,典藏了诸多名匠木作的匠心广场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。这个曾经破旧的仓储空间,摇身一变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文化场所,被引起了人民日报社、新华社等关注,被称为“最美桥下空间”。

 

 

▲点击查看拱宸《《人民日报》点赞大运河“最美桥下空间” !提高人民生活品质,二十大报告这样说…》

 

▲点击查看拱宸《新华社关注的文化地标,大运河紫檀博物馆正在向社会征集文物》

 

 

桥边,大运河紫檀博物馆也即将迎来收尾工程,期待着春节后与众人相见。

 

 

·
 
 

▲大运河紫檀匠心广场游人如织

 

 

回望如上,也许是穿越时空的呼应,自古相融的两脉文化,正随着李晓东以“新”邻居的身份再次入驻,在拱宸迎来了千年后的再次共舞。相信届时,随着展馆落成,运河与红木的渊源故事也将于镌刻着时代年轮的硬木之上,徐徐展开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运河·明珠

 

 

2023年1月5日